手 机:18622210232
联系 人:郭经理
邮 箱:965618049@qq.com
网 址:www.itsdiscovery.com
地 址:天津市河西区珠江道23号
天津诞生的共和国之最
中共天津市委党史研究室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60年来,是在以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为宗旨的中国共产党领导下,团结全国各族人民努力建设社会主义新中国的60年。历史告诉我们,社会主义新中国的成立是开天辟地的宏伟大业。共和国走过的60年,留下了伟大的中国人民在探索建设社会主义道路上的奋斗足迹。尽管历经坎坷挫折,但可歌可泣的60年创业史,必将在中华民族迄今几千年的历史长河中,乃至今后更为辉煌的历史画卷中留下光辉的一页。
在这不断奋进的60年中,全国人民以高度的热情和无限的智慧,为祖国的建设事业添砖加瓦,奉献自己的点点滴滴。天津作为我国北方的经济中心,更是为共和国的发展作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天津人民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以其质朴、勤劳的创业精神在共和国60年的发展历程中,创造了一个又一个奇迹,谱写了一段又一段华彩乐章,开共和国发展之先例,创共和国发展之极致,是勤劳智慧的天津人民不懈的追求。
2009年10月的中国,必将带着喜悦与欢笑,收获来自祖国儿女四面八方的祝福。谨以此文作为天津人民对新中国成立60周年的献礼。祝愿祖国更加美好!
我国最大的人工海港
人工港是相对于天然港而言,主要指定期靠人工疏浚航道和港池的泥沙,来保证船舶通航和靠泊。天津新港就是这样的港口,它是我国最大的一座人工海港。
新中国成立后,党中央、国务院对天津新港的建设给予高度重视,毛泽东、周恩来、邓小平等党和国家领导人都曾亲临视察。天津港的发展在1949—1958年间,主要以挖泥为主,保持港域水深,同时开展回淤研究,探索泥沙淤积规律;1958年建成海河防潮闸后,截断了海河上游来沙,新港回淤明显减轻;1973年以后,实行建港工程和防淤治淤相结合,延长防波堤,堵塞北堤缺口,缩小港内无用水域,将挖泥与吹填造陆结合,使综合减淤效益大大提高。
改革开放以后,天津港加快了发展步伐,现有水陆域面积近260平方公里,陆域面积72平方公里,规划到2010年港口陆域面积100平方公里。目前,天津港航道最大可进出30万吨级船舶,水深达-19.5米。
新中国第一张直辖市党报
1949年1月15日,天津解放。1月17日,中共天津市委机关报《天津日报》创刊,毛泽东主席亲笔题写《天津日报》报头。《天津日报》成为新中国直辖市第一张党报。当时,《天津日报》为对开1张4版,第一版为要闻版,第二版为地方版,第三版为国际版,第四版为专刊和副刊版。历经半个多世纪,《天津日报》在我国报业史上留下了辉煌的业绩。
如今,《天津日报》报业集团,已成为全国省级党委机关报改革的先锋,多次受到中宣部、新闻出版总署和中共天津市委的肯定。
新中国第一个对外贸易机构
1949年1月15日天津解放后,取消了帝国主义在津的一切经济特权。为了建立中国独立自主的对外贸易,中共中央1949年2月16日作出的《关于对外贸易的决定》提出,在未与任何国家建立正式外交关系的时候,在对我国有利而且保证国家主权的前提下,可以同其他国家进行非正式的、临时性的贸易往来,对外贸易由国家经营和管制,在天津成立华北对外贸易局,统一管理华北对外贸易。
根据中央精神,1949年3月18日,在天津市军管会接管部外贸接管处的基础上成立了华北对外贸易管理局。该机构办公地址设在天津。1950年4月,华北对外贸易管理局改组为中央人民政府对外贸易部天津对外贸易管理局。该机构成立后的主要任务是:建立独立自主的对外贸易,在自力更生、量入限出的基础上,加强城乡物资交流、恢复国际贸易,为我国工农业生产建设服务。
新中国第一张晚报
1949年1月15日天津解放时,中国共产党的外围组织天津地下记者协会出版了配合解放军入城安民的《新生晚报》号外,同年3月,《新生晚报》正式复刊,成为新中国最早的晚报。该报的晚报特点比较突出,时事新闻迅速翔实,重要新闻多当日消息。配合新闻的评论和文章也较深刻,为广大群众喜闻乐见。
1952年夏,更名为《新晚报》。1960年7月1日,由《新晚报》和《天津工人报》、《天津青年报》合并成《天津晚报》,该报在“文革”中停刊。1983年11月,天津市委同意晚报定名《今晚报》。1984年7月1日,由改革开放总设计师邓小平题写报头的《今晚报》诞生,并很快成为中国晚报界“四大名旦”之一。如今的《今晚报》,每日发行对开12至16版,发行范围遍及全国并行销海外,成为具有影响力和发展潜力的综合类日报。
新中国第一家人民保险公司
1949年4月4日,中国第一家人民保险公司在解放不久的天津诞生了。其前身是原“中国产物保险公司天津分公司”。中国产物保险公司总公司设在上海,是蒋、宋、孔、陈四大家族所属的金融机构,由中国银行出资兴办。1949年1月15日天津解放,中国产物保险公司天津分公司与中国银行天津分行一起被天津市军事管制委员会接管。接管后,在人民银行总行特派员的指导下,中国保险公司天津分公司开业。
开业后经营的业务种类主要是火险,同时经营内河及沿海货物运输平安险,火车、汽车货物运输平安险,邮包险等。中国保险公司天津分公司遵照天津市军事管制委员会金融管理处的命令,对天津的华商及外商保险同业进行监理。监理工作主要是:对华商规定经营范围、统一费率、佣金率;对外商各公司重新进行登记和限制其分保业务。中国保险公司天津分公司的成立,揭开了中国保险史上新的一页。
新中国第一家证券交易所
天津解放后,军管会金融接管处将已停业待命的天津证券交易所正式接管,建立了新的天津证券交易所,这就是新中国第一家证券交易所。
1949年6月1日,天津市证券交易所正式成立,6月4日在承德道5号开始营业。新的天津证券交易所,受中国人民银行天津分行直接领导,主要职能是:流通证券,繁荣市场,增强私人投资的兴趣和信心;便于私营厂商融通资金,促进生产建设;组织社会闲散资金发展生产。交易所共批准进场交易的经纪人39家,其中个人经纪人31家、法人经纪人8家。经纪人总资本为8452万元(旧人民币)。虽然当时天津证券交易所只存在了3年零1个月,但作为新中国成立后的第一家证券交易所,对当时新中国的经济恢复和发展起了积极的作用。
我国最早开辟的民用航线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1949年11月2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即决定成立中央人民政府革命军事委员会民用航空局(简称军委民航局)。
11月9日,在香港的中国航空公司和中央航空公司,毅然脱离国民党的统治,宣布起义,驾驶12架飞机飞回祖国大陆,1架抵京,其余11架降落于天津。“两航”经休整,以天津为飞行基地,迅速恢复飞行业务,承担不定期的运输飞行。经中央批准,确定1950年8月1日首先开辟由天津经武汉飞往重庆和广州的两条国内航线。8月1日天津经由武汉飞往重庆的首航班机“139号”,载着14名旅客于上午8点30分,在天津张贵庄机场起飞。1950年“八一”开航,是新中国最早开辟的国内民用航线,它给历史留下了难忘的一页。
全国第一辆自制无轨电车
天津解放后,市人民政府为了建设河东区与市中心区的交通,批准兴建由解放桥沿河东六纬路至新仓库的有轨电车线路。在筹建过程中遇到电车轨道与火车轨道平交问题,遂将原计划改为无轨电车线路。但由于当时我国被一些国家实行经济封锁,进口车辆和资金成为难题。
在此情况下,天津的电车职工以高度的爱国热情,自力更生,自行研制无轨电车。1949年12月成立试制小组。经过一年努力,中国第一辆无轨电车终于在1950年11月底研制成功,为天津第一条无轨电车线路的开通创造了重要条件。1951年6月30日,天津第一条无轨电车线路通车,之后进行全线试营运,沿途受到广大群众的热烈欢迎。
我国第一只机械手表
1954年,天津华威钟表厂内成立了手表试制小组,由4名有经验的工人组成,专门从事手表的研发工作。当时的条件十分简陋,工作器具也很简易。1955年3月,第一只国产机械手表诞生,5月1日试制出6只,定名为“五一”牌,至此,结束了我国不能制造手表的历史。国产“五一”牌手表诞生后,受到中央领导的重视和支持,决定由国家投资在天津建厂。1958年国庆前夕,正式成立了天津手表厂。
国产第一根航空钢丝绳
1952年天津市第一钢丝绳厂试制成功国产第一根航空钢丝绳。航空钢丝绳是飞机构成不可缺少的重要材料。一架喷气式歼击机需要9种规格的航空钢丝绳共80余条,全长百余米。这些钢丝绳接连着操纵、制动系统和一切应急措施的160多个部位,起着力的传导作用。
上世纪50年代初期,苏联专家建议由我国自行生产飞机消耗材料最大的钢丝绳。全厂职工克服一道又一道难关,第一根航空钢丝绳终于诞生了。在±40℃的温度条件下进行鉴定,达到用户要求的POCT2172-43标准。由于质量上乘,天津航空钢丝绳除满足内需外,还远销欧美、东南亚和我国港澳地区,颇受用户欢迎。
我国最大的手风琴制造厂
天津市乐器厂,位于本市河东区,始建于1950年,是我国规模最大的手风琴制造厂。1953年我国第一台国产手风琴就诞生在这里,其注册商标为“天坛”牌。1961年,“天坛”牌更名为“鹦鹉”牌后,销路大开,国内文艺团体纷纷采用,同时开始打入国际市场,从而结束了专业演出团体依靠进口手风琴演出的历史。当时,该厂拥有雄厚的技术力量,工艺先进。近年来,又引进了国外先进的加工设备和检测仪器,产品在国内外享有很高的声誉,行销全国各地及欧、美为主的几十个国家和地区。1988年经天津市政府批准,天津市乐器公司获自营出口权。
我国第一台照相机
照相机的制造工艺复杂,集中地反映了精密机械、仪器、高级光学、物理化学、数学等综合科学技术发展的水平。解放前,由于我国工业水平低下,无力制造照相机。
1956年4月18日,公私合营天津市照相机厂成立。天津照相机厂的工人在仅有的一台6尺皮带车床、一台牛头刨和一个轴的研磨机的困难条件下,用不到3个月的时间,成功制造了我国第一台照相机。作为向中国共产党成立35周年的献礼,命名为“七一”牌(正式生产时定名为幸福Ⅰ型)120折叠式照相机。相机除了镜头用的光学玻璃以外,所有480多个零件,都是用国产原材料制造的。采取可换镜头,手动光圈,眼平取景,1/30—1/500秒自拍掣及闪光同步技术。“七一”牌照相机的试制成功,开辟了中国照相机制造行业独立生产照相机的新路,标志着我国的精密机械、光学仪器、物理化学、数学等科学技术综合水平迈上了一个新的台阶。
我国首次合成人工牛黄
1955年,天津制药厂科研人员研制成功人工牛黄,为解决天然牛黄紧缺稀少的问题开辟了新途径。牛黄是一种名贵的中药,也是中药制剂中的重要药物原料之一,是黄牛或水牛身上的胆囊结石。其味苦、性凉,有清热、定惊、化痰、开窍的作用,并能安神。由于天然牛黄资源奇缺、价格昂贵,远不能满足中医临床及中成药生产和医疗配方的需要。天津制药厂参照天然牛黄的化学成分,进行人工牛黄的合成实验研究,经反复试验,在1955年终于试制出我国第一批人工牛黄,1956年投入大批量生产。1978年,该科研成果获全国科学大会奖。
国产第一张玻璃纸
1956年9月1日,国产第一张玻璃纸在天津市第一人民造纸厂问世,结束了我国玻璃纸依赖进口的历史。玻璃纸主要用于包装贵重仪器、精密机械、食品和办公用纸。天津市研制玻璃纸始于1952年。研制者是工人出身的技术员郭景文。1952年,他在研究用稻草浆、木浆和脱脂棉生产人造纤维浆、替代从国外进口的贵重原料——荧光剂浆纱过程中,偶然发现生产人造纤维浆时形成的一层薄膜类似玻璃纸。经过多次试验,终于在1953年6月初步试制成了玻璃纸。
玻璃纸初试成功后,受到各方面支持。中共天津市委和原地方工业局鼓励他继续试验。为改变试验环境,将他调入天津市工业试验所,专门从事研制玻璃纸的工作。在厂内工程技术人员的协助下,设计制造了生产玻璃纸的全套机器设备。1956年4月,开始试生产,第一人民造纸厂当年生产出玻璃纸17吨。由国家投资建立了玻璃纸生产车间,扩大生产规模,开辟了我国造纸工业的新领域。
(本文来源:天津日报 )